新聞中心
以吉林大學科研力量助推重慶產業高質量發展
![](/i/a11.jpg)
長安福特2023暑期實習生訓練營研學交流活動——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站
時間:2023-07-11發布: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
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堅持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聚焦“地方+科創+產業”,以“多主體、多要素、多鏈條”深度融合的產學研模式,為本地企業構建多元開放的交流合作平臺,助推科技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勝勢!
7月11日,長安福特2023暑期實習生訓練營學員們來到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與項目負責人、實驗室科研人員互動交流,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研學實踐課。
01
超級機械臂、亞微米高分辨X射線顯微鏡…
構建智能制造創新實驗室
“只需要把物品放在里面,就能進行無損三維結構成像檢測,分辨率可達300納米。”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明月湖材料檢測共享中心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向訓練營的學員們介紹到,“這還是重慶首臺亞微米高分辨X射線顯微鏡。”
就是這臺顯微鏡,廣泛適用于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考古、地球科學、電子半導體等各個“高新尖”科技領域??蒲腥藛T還現場為學員們展示了一塊手機芯片的實際檢測效果,放大之后可以清晰在屏幕上看到芯片內部的電路構成,甚至每個孔隙、每個焊點。
在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先進材料增材制造研究中心,科研人員正向研學團介紹這里增材制造(3D打?。┘夹g的優勢。通過增材制造(3D打?。┘夹g,不但能制作精美工藝品、醫學用具,甚至能造出“國之重器”,大家都熟悉的神舟飛船、天眼、殲-20戰機就有不少技術用上它。增材制造(3D打?。┘夹g不但成為未來革命性材料突破的關鍵,在國家戰略層面更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先進材料增材制造研究中心深耕高性能合金、智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特種工程塑料等材料的宏微觀增材制造(3D打?。┭芯考捌湓谥悄芫苤圃?、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生物醫療等領域的應用。 “這個小零件恰好說明了增材制造(3D打?。┘夹g的優勢,”科研人員向研學團展示手中的打印樣品,“精準、快速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為模型,無需任何傳統機床或模具,不用剔除邊角料,摒棄生產線降低成本,是未來智能制造的核心發展方向。”
“說不定以后長安福特的零部件生產就出自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的3D打印技術喲。”現場一學員笑著說,“在實驗室里能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快速迭代和發展,掌握3D打印技術已經逐步成為未來智能制造的通關密碼,放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02
萌萌噠小力機器人
蘊藏著科技創新的秘密
近日,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孵化項目“小力到家”可謂備受矚目,獲得重慶新聞聯播、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等多家市級媒體重點專題報道。作為國內首個機器人配送社區零售平臺,“小力到家”首創“前置倉+機器人配送”新零售模式,可實現手機一鍵下單、商品自動配送到家。
“小力要上電梯,請給小力讓個位置,給你一個么么噠。”這個說著流利重慶話、有著大大眼睛的小力機器人出現了,不少學員表示沒想到它的造型如此可愛,直呼“出場即被萌化”。
雖然樣子萌,可別小瞧它。“小力到家”創始團隊用一組數據現場詮釋了它的能力:0米送貨到家、5分鐘往返30層樓、單臺100單日履行訂單量。這樣“硬核”的實力下,單次配送成本低至0.01元,最低1人就能開店。不但如此,“小力到家”能根據目標客戶服務位置,依托商業大數據+小力研究模型,快速形成匹配供應鏈清單、測算前置倉最低成本布置位置,出具供應鏈篩選報告、選址報告。
據悉,目前“小力到家”已經完成寫字樓、公寓、酒店、高校宿舍、小區五大應用場景落地,累計已開拓兩江新區、渝北區50余點位,其中龍湖冠寓、帕格森蒂兩江蒂苑酒店已在安裝布置階段。未來三年將完成2000個點位、10000臺機器人投放,服務覆蓋超500萬用戶。
在重慶市政府、重慶兩江新區支持下,依托吉林大學科技、人才資源,切實結合行業市場需求和轉型升級痛點,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以“產業化”為目標,將產學研結合落地,正在孵化、培育越來越多的行業“隱形冠軍”。
03
展廳里可愛的“小豬”
有望成為全球最優質種豬品種之一
最后,訓練營學員們來到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展廳參觀。
“這里有一頭小豬。”現場不少人發現了角落里的模型。
這看似普通的小豬,身上貼著“世界首個”的閃亮標簽,背后還藏著一個“科技創新”的故事,這讓訓練營的學員們頓時多了幾分好奇。
這是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孵化企業重慶吉棠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重點科研項目,由國內抗病豬領域學術帶頭人、吉林省基因組編輯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中心負責人歐陽紅生教授牽頭,其所在課題組已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帶有抗豬瘟病毒基因的克隆豬,用實力證明了我國在轉基因抗病育種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有科技,有溫度。”這是研學團給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的評價,在現場熱烈的交流互動中,本站活動圓滿結束。在此,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也真誠歡迎更多企業走進我們,共話“科技創新”,攜手“產學研”合作。 圖片
研學活動歡迎聯系
張老師 151 2308 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