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以吉林大學科研力量助推重慶產業高質量發展
研院動態 | 喜報!我院多家持股入孵企業獲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簽約
時間:2025-01-10發布:吉大研究院
1月9日,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項目推介會在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舉行。會上,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與20個項目進行簽約,總投資額達2020萬元,并與10所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平臺等代表簽訂了孵化合作協議。
活動現場。首席記者 張亦筑 攝
據悉,為促進人才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在渝商業化、產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10月,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委金融辦聯合印發了《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
根據《辦法》,市種子投資基金將按照“政府引導、專業運營”的原則運行,首期規模2億元,圍繞重慶“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與重點區域、重點平臺、重點團隊共同挖掘項目,以直接股權投資的方式為主,支持初創科技企業和科創團隊,支持科技成果驗證和中試驗證。單個項目最高投資額度可達200萬元。
通過前期廣泛征集、對接和挖掘,市種子投資基金共收集到180余個項目,經盡職調查,確定了本批次20個投資項目,包括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持股入孵的吉達智能(智能裝備項目)、漢佩生物(寵物醫藥項目)、易貓(智慧冷機項目)等在推介會上簽約。
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與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平臺等代表簽訂孵化合作協議。首席記者 張亦筑 攝
記者了解到,這些項目來自我市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平臺和高校,主要是新興領域的科技轉化成果。其中,智能技術與裝備領域項目有13個,占比65%;生命健康領域項目5個,占比25%;新材料領域2個,占比10%。
比如,重慶吉達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數控機床及其關鍵功能部件可靠性技術與試驗裝備”項目由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推薦,依托吉林大學前期技術成果,企業目前已掌握國內最全的各類國產數控機床可靠性數據,提出了數控機床早期故障排除試驗技術,并建立了國內首個面向數控機床可靠性的AI大模型,形成了包括14項發明專利和11件軟件著作權的自主知識產權。此次與市種子投資基金簽約,項目將獲得100萬元投資。
重慶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劍林介紹,此次簽約的項目,均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人才和團隊,核心團隊平均年齡小于38歲,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超過78%;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平均每個項目擁有知識產權13.35個。此外,18個項目已經成立企業,平均成立時間不到1年半,注冊資本300萬元以下占比67%,2個項目的科創團隊將在簽約后半年內成立企業,體現了市種子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特點。
下一步,市種子投資基金將進一步圍繞我市科技園區、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孵化平臺等創新“策源地”進行項目挖掘,加強與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明月湖科創園等平臺的聯動,及時跟進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大賽等創新創業活動,拓寬市種子投資基金的項目來源,不斷豐富儲備項目庫。探索與重點區域、重點平臺、重點機構建立常態化的協同、發掘、跟投、聯投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加大投資力度,讓更多早期優質項目得到科技金融賦能。
本次活動由市科技局主辦,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支持,重慶科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