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以吉林大學科研力量助推重慶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兩會 | 馳而不息謀發展 奮楫爭先譜新篇 ——吉大師生熱議2024年全國兩會
時間:2024-03-06發布:吉大研究院
3月4日、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分別在北京開幕。全國兩會奏響“奮進”的主旋律,傳遞出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堅定信心,凝聚起斗志昂揚、奮發有為的強大力量。
吉林大學師生熱切關注2024年全國兩會開幕盛況,紛紛表示,要學深悟透全國兩會精神,將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乘勢而上,奮楫篤行,奮力書寫一流大學建設的嶄新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張希表示,李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系統提出了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府重點工作任務,數據客觀詳實、目標積極明確、措施務實有力,我現場聆聽后,倍感振奮,信心倍增,更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第一項就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二項就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運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實踐的要求和期待,進一步突顯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過程中承擔的重要使命。
吉林大學作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國家隊”,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以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為指導,進一步發揚“厚基礎、重實踐、嚴要求”的教學傳統,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源源不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輸送各類急需緊缺人才;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優勢、特色和貢獻,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持續優化協同攻關和成果轉化機制,健全優化分類評價體系,涵養更具活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服務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堅持“筑巢引鳳”“固巢養鳳”,不斷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培育和支持力度,努力建設區域高水平人才高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吉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白求恩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精簡務實,列出的目標積極進取,提出的舉措切實有效,緊扣“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為實現筑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提供了重要抓手。尤其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部署,強調了“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等工作,為下一步工作劃重點、繪藍圖。白求恩第一醫院將持續以服務人民健康為宗旨,創新舉措、注重實效,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和擔當社會責任方面匯智聚力、夯基賦能。
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第三醫院院長劉林林表示,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在今天順利召開,春天的盛會令人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報告內容簡練務實,為民舉措提氣暖心,經過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將繼續扎根醫教研一線,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持續落實分級診療,進一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回應百姓期盼,筑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與大家攜手共同書寫健康中國建設的嶄新篇章。
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苗藝璇表示,兩會報告所展示的豐碩建設成果和繪制的新時代發展藍圖,讓人倍受鼓舞、深受振奮,其中關于統一戰線工作的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充分發揮好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法寶作用,答好“統戰何為”的時代命題提供了新指引、新啟發。學校統戰工作將立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國兩會精神上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學校發展戰略,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扛穩統戰之責,凝聚統戰之力,激發統戰之效,讓統一戰線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有聲音、有力量、有作為,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做出時代新貢獻。
動物醫學學院院長李建華表示,聽了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很是振奮。作為涉農學科高校教師,我們要把兩會精神落實到本職工作中,融入學校“雙一流”建設。特別是今年學校實施了“強農興農行動”計劃,又時逢獸醫學科創建120周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科學的謀劃、更加旺盛的干勁推動學院學科高質量發展。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開展有組織科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社會服務;加強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夯實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深化國際合作和文化傳承,推動獸醫學科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宋軒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報告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我和學院接下來的教學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師,我們將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培養人工智能拔尖創新型人才,落實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與國家和地方的產業需求相結合,為新興產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我們會努力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地方傳統產業發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幫助企業實現“智轉數改”,加速傳統產業升級,為建設數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邵彥敏表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就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兩會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而新質生產力即是先進生產力。作為由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新質生產力,即是通過不斷創新科學技術、資源配置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等,提升整體勞動生產率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理論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深入貫徹領會,并將其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理論指導。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前沿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層次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源頭活水。
博士生講師團團長、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博士生裴吾昊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青年學子提振了信心,激發了我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深感責任與使命重大,要在科技、教育、人才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互動互促的恢宏實踐中找準定位、貢獻力量。作為博士生講師團的一員,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為我們的宣講工作提供了指導與啟發,尤其是報告指出的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激勵我們全力以赴把習近平文化思想宣講好,讓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師生、響徹校園,走入千家萬戶。
“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行政學院2021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嚴潤澤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成果豐碩、鼓舞人心,為2024年開啟新征程、邁向新目標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將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繼續矢志奮斗、錨定目標,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切實提升能力本領、強化使命擔當。同時,我將堅持把現實思考與專業理論緊密結合,秉持“國家的重大需求就是我的奮斗目標”,在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征程上勇挑重擔、沖鋒在前,以實際行動展現青春朝氣、貢獻青春力量,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篇章。
“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哲學社會學院2022級哲學專業本科生張惠俠表示,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推動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深深扎根國情、牢牢聚焦民生,以民之所盼、作政之所為,生動彰顯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蓬勃活力與光明前景。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將牢記使命、砥礪擔當,深研學業、明知篤行,將哲學所思與國家所需、民族所盼緊密結合,淬煉青春底色、鍛造青年作為,以實際行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